決定要來鼓浪嶼小遊,其一因素是這裡的鋼琴博物館。去了歐洲數趟,音樂家的博物館見得多,但鋼琴博物館倒是沒有。
位於菽莊花園內的鋼琴博物館,與風琴博物館一樣,是胡友義先生的珍藏。分為一、二兩館,入面的鋼琴同樣珍貴,但人流差別很大,因為幾乎所有旅行團都會在領隊帶領下進入一館,但skip了二館,只有自由行和有further與趣人才會自行走到二館。

一館門口大大隻字寫着嚴禁拍照和禁止喧嘩,而且是嚴格執行的,但是這些規矩並沒有提高這博物館的質素,因為進入博物館的人,由於是跟團的關係,有多少是懂音樂的?不懂也好,有興趣呢?入面的情況是,雖沒有用口的喧嘩,但腳步聲掩蓋一切,加上一句又一句工作人員發出的"不要拍照",然後那些人就是走馬看花的一路向前行。

二館情況好多了,至少每一個人都是安靜地放輕腳步的,只是這樣就足夠了。
鋼琴博物館心起風琴博物館優勝之處,就是這裡更像博物館,而非私人珍藏館,不但有比較重要的琴的說明,更有音樂家的介紹,是一個認識音樂的地方,也是對音樂稍為的人擴闊眼界的地方。

自問記性差,但有幾座琴看見了認識了後還是記得住的,始終是鋼琴進化史中重要的一員。
在一館,可以找到一座長方型,但如三角琴般打開的"Chickers",但只是12年就停止了生產,因為彈出來的聲音會向着演奏者,非聽眾。
還有"Boardwood",一座很高的鋼琴,但同樣因為缺憾而停產了,原因是太高阻擋了觀眾和演奏者之間交流。
Paddle是指鋼琴下面的三塊踏板,在二館可以找到第一座有paddle的鋼琴"Muir Wood",但是因為在那個時期,鋼琴還未算很流行,所以到現在只剩下數部。
最受歡迎的鋼琴,必數一部nickname 為 "Giraffe",帶有中國風的鋼琴,總是有好奇的人圍在旁邊,內地人見到應該會驕傲地想,外國人東西也會有中國的存在呢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